fenghuang,www久久精品,特级黄色网,亚洲第一精品在线,欧美三根一起进三p视频,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视频,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黃淮麥區(qū)發(fā)力良種選育

2018-05-03 15:23:25    滕繼濮

“黃淮麥區(qū),是小麥育種的春晚舞臺。”日前,在河南科技學院舉行的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論壇上,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如是說。

溫帶季風氣候,光照充足,灌溉方便……遼闊的黃淮平原,尤其適合小麥生長。這里麥播面積占全國的55%,產量則占了60%。

“適合小麥,也同樣適合病蟲草害。”以茹振鋼為代表的小麥育種人就是在“蟲”“草”“病”“倒”的周旋中,一代代傳承著經驗,更新著技術。

我國高產小麥品種的畝產水平已達到800公斤水平,還能有多大提升?這位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、曾育出“黃淮第一麥”的河南科技學院教授給大家看了一張幻燈片,圖上是一片金黃粗壯的小麥,“2004年,智利小麥最高產量達到了畝產1200公斤”。這給百余位參會專家留下了相當大的想象空間。

“現代小麥育種工作的主流仍是常規(guī)育種,但注重多學科交叉,利用現代多種技術輔助常規(guī)育種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表示,品種間雜交依然是拓建育種群體的主要技術,隨著基因編輯等多種輔助技術的作用日益顯現,基因組學將為現代小麥育種作出突出貢獻。

技術在變化,產量在變化,人類需求也在變化。那么,黃淮麥區(qū)對新品種有何現實需求?

茹振鋼認為,好品種應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兼顧優(yōu)質。“當前我們生產急需的品種,已不再是產量特別高或品質特別優(yōu)的低效益品種,而是高產、優(yōu)質、管理簡單、抗倒抗病能力強、適于大規(guī)模機械化收獲的好品種。”

茹振鋼透露,新品種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,一要挖掘生物產量優(yōu)勢,開展高生物產量育種;二要挖掘穗光合優(yōu)勢,培育穗葉高光效品種。

目前,茹振鋼團隊用高光效材料百農高光3709F2和矮抗58雜交定向選育出國內首個高光效小麥品種“百農4199”。與此同時,河南省也在積極開展雜交小麥研究。2005年起,由河南科技學院和中國農業(yè)大學牽頭,開展BNS雜交小麥聯(lián)合攻關研究,目前已經創(chuàng)制“百強1201”等三個強優(yōu)勢雜交組合,較常規(guī)對照種可增產15%—20%。

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www.331yg.com